X

一起KAIANA崁頂

109/8/14~109/8/17

  • 縱谷原遊會
  • 縱谷原遊會
  • 縱谷原遊會
  • 縱谷原遊會
  • 縱谷原遊會
  • 縱谷原遊會
  • 縱谷原遊會
  • 傳唱布農樂音的百年崁頂,重新刻畫布農小米的故事

    台東縣海端鄉崁頂村,村民以布農族為主,位於崁頂溪沖積扇上,布農族名 Kanating,這裏早期是布農族的獵場範圍,在1917~1918年間,原本居住在 大崙溪流域 Mahalivan(麻佳里宛) 社的布農族人常常到此出獵,發現當地 土地肥沃,試種有成,才移居至此。第一個來到崁頂的家族為isingkaunan, 直到現在崁頂部落的歷史已超過100年。

    崁頂部落是八部合音PasIbutbut的發源地,也是PasIbutbut首次被記錄下來的 地方,在1943年,由日本民族音樂學者黑澤隆朝所紀錄。另外,這裡也依循 布農畫曆,保留完整的布農小米祭儀。布農部落中傳統的宗教是泛靈信仰 (Animism),是一種複雜的農業儀式和生命禮儀,布農畫曆便是記載儀式的文 字曆畫,其中用符號標明了:播栗祭、豐收祭、開墾祭、除草祭、打耳祭、 取稗祭....等的祭儀,崁頂部落透過依照傳統工序種植小米的,也將這些珍貴 的祭儀文化流傳至今。

    用蓋亞那,傳遞「布米不迷」的故事

    位於台東海端鄉崁頂村,距離關山車站約6分鐘的Kaiana蓋亞那工作坊 ,Kaiana一詞在布農族語(郡社群)是「懸掛、垂吊」之意,天國爸講述小米 一年就只有一次收穫期,收成後會將小米垂吊在天花板,終日受爐灶的柴火 煙燻保存,再者也可以防止鼠輩或其他動物啃食。

    蓋亞那工作坊成立到現在已12年,起初以手工藝為主,但天國爸眼看小米文 化在逐漸消失在崁頂部落,他心想「有小米的地方,才有布農族的文化」, 布農族的歲時祭儀,是依著小米生長的時序為主,小米的消逝也代表傳統祭 儀也會逐漸沒落。蓋亞那工作坊開始著手復耕小米的計畫,許下把小米祭典 找回來的宏願,天國爸為創作名為「布米不迷」的木雕,為此警惕布農族的 小米不能迷失。

    當小米重現在崁頂部落,能煮小米飯的老人家並不多,因為煮一鍋好吃的小 米飯,耗時又費力,天國爸的女兒Ibu,花了一年的時間煮出了連老人家都豎 起大拇指,甚至落下淚珠的金黃小米飯,心心念念的小米滋味就是家的味道 啊!Ibu的好廚藝將小米的地位升等,藉由烹飪重新演繹布農族的傳統食材, 蓋亞那的招牌:布農小米飯套餐,就是最好的見證。

    各司其職!默契十足、合作無間的黃金鐵三角

    工作內容與意義

    工項難易指標

    體力耗損指數60%
    專業技能指數80%

    上山下海指標

    縱谷原遊會

    餐具

    縱谷原遊會

    水瓶

    縱谷原遊會

    個人藥物

    縱谷原遊會

    防曬

    縱谷原遊會

    雨具

    縱谷原遊會

    防蚊

    縱谷原遊會

    身分證健保卡

    縱谷原遊會

    盥洗用具

    縱谷原遊會

    個人衣物

    縱谷原遊會

    包覆性水鞋

    縱谷原遊會

    手電筒

    縱谷原遊會

    換洗衣物

    縱谷原遊會

    雨鞋

    特色活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