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:00
登上永陵山,眺望花東縱谷美景,把滿滿的布農滋味,收攏在此;聽著布農家族故事,吃著布農傳統食材所烹煮的料理,以芋頭、地瓜、樹豆、小米、玉米等,煮出原汁原味的玉米花生飯、清蒸地瓜芋頭、樹豆排骨湯,自己圍著火爐像獵人一樣烤豬肉串,每道菜,都是最家常、最動人的美味。
雋永老味道佐餐桌
家人之間存在的,往往是一份美好的羈絆,像細鎖般牽繫著彼此,而這樣緊密的關係,最能體現在布農族家族裡。過往每到用餐時刻,家族裡各個小家族圍在自家桌前,人手一根木湯匙,一起吃著桌上的大鍋飯,舀一口小米飯,再沾豬油,吃一口,再舀一口,此起彼落的木湯匙,熱鬧又溫馨,這也是布農族老人家最懷念的氛圍。除小米飯外,燻肉也是愛吃肉的布農族重要主食,燻烤後收乾水份的燻肉,可以煮在小米飯裡,或者和樹豆或綠豆煮成湯,都是簡單中就吃到傳統的經典滋味。
永陵山是永康部落的後山,也是獵人進入獵場的重要途徑。與山林密切互動的布農人,善於狩獵,在進山之前,會先祭祀祖靈,不限祭品,清水也可以,重要的是尊重和誠心。走進獸徑廊道,沿途認識石板陷阱、獵物路徑,以及早期的染料薯榔,還有編織背籃的黃藤等。
獵人的技能除了獨步山林,擲矛是相當傳統的一項技術。在布農族,會取竹子削尖,在尖端塗上有毒植物的汁液,投擲向獵物。而射箭亦是獵人的必備技能,到永康部落學做獵人,體驗擲矛與射箭,磨練獵人的敏銳感官與技術。
著名的八部合音,並非直指跨越八音階的合聲歌唱,也非布農族人原稱,其本意實為布農族傳統文化的祈福之音,只有勇士才能加入行列,模仿自然的聲音與律動,強調和諧共鳴,展現出布農族與大自然共榮相依的緊密精神。
布農傳統文化「報戰功」,是勇士狩獵後圍距一圈,以四個字的節拍,加上呼聲、語助詞,大聲呼喊出狩獵的英勇行為,強調「分享」、「不誇耀獵物」。隨著勇士的呼聲,外圍的女性與族人隨著手舞足蹈應和。除了表彰功績,教育後代子孫打獵的精神,更彰顯家族血脈,避免同氏族通婚。
好客的布農人,為了迎接朋友到來,會搬出杵臼搗製麻糬。在糯米中加入傳統食材小米,以及新興的養生作物薑黃,希望讓來到部落的朋友,可以品嘗到截然不同的麻糬滋味,也讓大家體驗搗麻糬的趣味,帶在回程路途上,是讓朋友們飽足溫暖的心意。
低沉哼唱,分部匯聲,彷若是大地的低吟。沒有歌詞,用聲調哼唱,與天地共鳴。布農族經典的「泛音式複音」混聲合唱,由一位男性長者以同音反覆領唱,其他族人搭唱,主題多為傳達出以小米為生活中心的各式歲時祭儀。小米進倉祭的飲酒歌,慶祝豐收;喜慶時演唱,歡樂祝興。透過尼囊多元文化工作坊的清唱詮釋,呼應餐桌上、象幑著漁獲與豐收的特色主食-燻飛魚小米,讓感謝天與大地的謙卑情懷,成為山間無限迴盪的動人樂音。
10:00
10:30
11:00
11:30
12:00
14:30
15:00
15:30
16:30
活動日期 | 109/10/30、31 |
---|---|
活動地點 | 台東縣永康部落 |
上限人數 | 30人 |
遊程時間 | 7小時 |
集合時間 | 10:00 |
回程時間 | 17:00 |
集合/回程地點 | 關山車站 |
適合年齡 | 6歲以上。 |
活動費用 | $1950元,早鳥優惠價$1850元,4人開桌價$1850元/人 5歲以下免費但不提供餐點, 6歲以上全額。 |
費用包含 | 車站至部落接駁車資、部落至永陵山接駁車資、午餐、音樂表演、導覽體驗、點心、品牌紀念品、保險。 |
取消日期 | 退費額度 |
---|---|
活動前31天 | 退費80% |
活動前21~30天 | 退費50% |
活動前3~20天 | 退費30% |
活動前1~2天 | 不予以退費 |